|
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改造,建立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5 J5 l6 v7 R( c* t/ I
第五章 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 X. ~! y6 d3 v t8 _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导向,优化服务业结构,完善服务业布局,创新服务业体制机制,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壮大服务业规模,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6 f' f' R6 H6 u/ H" B" V1 y1 W
第一节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6 F# R4 G" K, M/ ?3 G9 F/ ~' g
深化专业化分工,促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完善城乡商品市场体系,重点发展一批集散力强、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形成食糖、汽车、钢材、有色金属、建材装饰、农资农机、中药材等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加快发展与现代制造业密切相关的高技术服务业,积极发展投资和管理咨询、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推进连接东盟、辐射内地的出省出海出边物流通道、物流设施和区域性物流基地建设,形成全国性、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专业性物流中心相协调的物流区域布局。积极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重点发展千亿元产业专业物流,带动第三方物流,完善配送体系,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建设南宁、钦州、玉林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积极发展会展服务,加强会展设施建设,整合展馆资源,培育市场主体和会展品牌,创新办展机制,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发展法律仲裁、会计税务、咨询评估、工程设计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城市服务经济。
& t+ }/ m' ^1 } 第二节 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d4 k$ f: A& s1 Q2 B
面向城乡居民生活,丰富服务产品类型,增加服务产品供给,扩大服务消费。加快完善建设城乡大型消费品市场,优化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推进中心商业区和特色商业街建设,发展购物中心、中小超市、便利店和社区商业,以及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现代流通方式,提升住宿餐饮业水平。鼓励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家庭服务业。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等新型服务业态。促进服务消费方式多样化、便利化。培育一批年交易额超百亿元的大型商品市场。
* G; e( n1 c, m5 A! B! `$ J 第三节 大力发展金融业7 S ~& D2 x6 o; H( A7 }& X
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继续实施“引金入桂”,鼓励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到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机构。支持北部湾银行、柳州银行、桂林银行深化改革,推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创新试点,发展信托投资、金融租赁、创业投资、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规范融资担保、金融中介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服务。扩大直接融资,鼓励更多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开发新的保险品种,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围绕打造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建设连接东盟的区域性人民币结算中心、离岸中心、投融资中心和金融人才信息交流中心。到2015年,力争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6万亿元和2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700亿元。
+ y7 a: B/ d' {8 ] 第四节 加快发展旅游业
1 p9 y+ c) }8 ~4 ~" a& A 顺应旅游市场新变化,发挥旅游资源潜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开发大众化、多层次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建设旅游强区。着力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山水观光、滨海度假、红色旅游、边关风情、民俗民风、休闲健身、节庆活动、宗教文化、科考探险、生产体验等旅游产品档次。积极创建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开发一批新兴精品旅游线路,发展乡村游、自助游、跨国游等新兴旅游方式。重点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南宁凤亭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大新和凭祥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西江旅游带、红水河生态旅游区、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以及百色、河池、龙州全国红色旅游基地等项目,打造桂林、南宁、北海、梧州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培育发展一批旅游强县和特色旅游小城镇。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到2015年,力争旅游总收入2500亿元,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Y) S' H8 i' Q/ Q' w
第五节 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
* L r6 Y! v5 o" [/ s6 }3 l 构建覆盖城乡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网络设施及宽带无线城市、农村宽带网络。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建设南宁区域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发展广西与东盟国际数据通信业务。扩大农村地区通信覆盖面。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北部湾数据资源和交换中心。积极发展物联网。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广西数字认证中心,逐步形成面向中国―东盟的数字证书认证体系。加强信息网络监督、管控能力和无线电频谱监管设施建设,确保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加快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和基础数据库,实现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指挥决策、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档案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完善面向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面向全社会的信用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和家庭信息化。培育发展网络出版、数字娱乐等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技术人员培养和信息知识普及教育。
' d% T D8 W+ y/ Q: B( Q" e. E 第六节 营造服务业发展良好环境
7 V2 }1 X6 E; W0 a: s, C 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服务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营利性事业单位改制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以及工业企业分离非核心服务业务,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实施服务业百强工程和品牌发展工程,培育一批年营业额超百亿元的大型服务业集团和知名服务业品牌。鼓励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桂林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服务企业重组改造。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拓展旅游、运输、劳务等传统服务出口,努力扩大文化、中医药、软件和信息、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引进跨国采购、国际会展、国际市场中介等优质资源,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尽快实现鼓励类服务业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融资、土地、政府采购、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劳动密集、技术先进、节能减排、便民利民等服务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制定重点服务行业标准,重视新兴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加强新型服务业态市场管理。" f" ^4 {0 `0 f# B9 N
专栏10:服务业发展
& m1 m- O0 G7 j6 T" K 服务业聚集区:“一个核心区、三个功能带”,即以南宁市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和南北陆路通道服务业集聚带、西江黄金水道服务业集聚带、沿海开放通道服务业集聚带。
4 I0 u3 X' Z2 Q( I 物流区域布局:南宁市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柳州市、桂林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崇左市为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市为专业性物流中心。3 H( h/ v. K6 u2 g- G
商贸流通业:重点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新网工程”,以及南宁、柳州食糖现货交易市场,大型工业品、粮食及农资商品、中草药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等工程。1 H q/ E; `, K, C ?( |! [: j
物流业:重点建设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南宁机场空港物流园区、中国―东盟南宁国际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柳州制造业物流中心、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玉林机电设备物流中心、梧州西江经济区域物流中心、贵港综合物流中心、玉林国际商贸物流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空港物流园区、贺州农产品专业物流中心、中国-东盟凭祥物流园等工程。
% @/ E, @/ Z4 L, q8 ?5 `- S9 O 会展业:重点建设中国-东盟(广西)花卉博览会展览和交易中心、南宁华南城会展中心、东盟博览会柳州汽车分展中心、桂林旅游博览中心、梧州国际人工宝石展示中心、北海冠岭会展中心、钦州保税港区进口汽车展示交易中心、中国―东盟(广西百色)现代农业展示展销中心、玉林中医药博览会展中心、玉林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展中心。& S1 {. y- H+ t
旅游业:重点建设完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中越国际旅游合作示范区、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红水河生态旅游区、红色旅游等基础设施、南宁凤亭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巴马长寿养生旅游区、大明山都市休闲旅游区、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北海邮轮码头及涠洲岛旅游基础设施、主要景区景点游客服务中心及旅游信息化工程。
4 S1 l" ?+ G. b( a 第六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K( g: b( f$ O( p( R
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进一步完善出省出边出海国际大通道,初步形成网络设施衔接完善、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 M0 z' \) f1 ]6 C0 b
第一节 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 U7 r) ]/ e7 S1 {# y2 w2 M$ i* r
加快发展高速铁路,提高技术等级,扩大路网覆盖,增加铁路网密度,逐步形成以南宁为主枢纽的快速客运网和大能力货运网。在“北上、南下、东靠、西进”四个方向上加大力度,加快对接先进生产力地区,建设通往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和西北、华北、西南地区的大能力快速铁路通道,连接北部湾地区的沿海铁路通道及周边国家的国际铁路通道。重点建设省际干线、客运专线、煤运通道和开发性新线,加快既有线路扩能和复线建设,提高电气化水平,改造和新建一批铁路运输枢纽。建成南宁至广州,贵阳至广州(广西段),南宁至柳州,柳州至桂林,南宁至昆明(新线),南宁至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在建项目;新建黄桶至百色、南宁至凭祥、合浦至湛江、河池至南宁、柳州经梧州至肇庆、贵港至玉林、柳州经贺州至韶关、防城港至东兴、靖西至龙邦等铁路;实施湘桂线、黔桂线、焦柳线、黎湛线、南昆线、洛湛线等既有线路扩能改造,规划建设项目38项(其中在建项目21项),建设规模5000公里(其中续建2500公里),实现北京至南宁全程高速铁路贯通运行。推进南宁枢纽、柳州枢纽、桂林北站、梧州南站,以及南宁、柳州、北部湾集装箱办理站建设。规划研究南宁至新加坡通道凭祥至河内段,贵阳经河池至南宁,张家界经桂林、玉林至海口等铁路项目及既有线路电气化改造。到2015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铁路网密度每万平方公里210公里,复线率55%,电气化率70%以上,形成以南宁为中心的城际高速铁路网,实现地级市开通城际高速列车,基本建成“一轴四纵四横”现代化快速铁路运输网络,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O0 L) ]' O2 I# G( Q
专栏11:铁路建设
5 K; r n- E+ v: C, q$ K, s8 ] B “一轴四纵四横”:一轴,即湘桂铁路;四纵,即贵阳-河池-南宁-防城港、永州-贺州-梧州-玉林-铁山港、怀化-柳州-黎塘-钦州-防城港、黄桶-百色-龙邦铁路;四横,即贵阳-桂林-广州、贵阳-河池-柳州-梧州-广州、昆明-百色-南宁-广州、东兴-钦州-合浦-湛江铁路。
- u6 X' P4 E; C1 M5 e* X: M6 D 以南宁为中心的城际高速铁路网:南宁至钦州、北海、防城港1小时内到达,南宁至其他中心城市2小时左右到达,南宁至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左右到达。; C; q8 h' }: y6 R! F) }4 C- t
第二节 加快公路网建设" [# d- C& A. `$ N, z' r5 L! c
加快推进国家和地方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建设,重点实施出省出边出海通道工程和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工程,大幅提高公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建成六寨至河池、河池至宜州、河池至都安、岑溪至水汶、钦州至崇左、玉林至铁山港、六景至钦州港、百色至靖西、南宁外环、防城港至东兴等高速公路及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工河池至百色、崇左至靖西、梧州至柳州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43项(其中在建项目24项),建设里程4660公里(其中续建里程2600公里)。推进南宁东站(凤岭)及柳州飞鹅、梧州玫瑰湖等综合客运枢纽站建设。加快滨海公路等国省干线改造,贯通省际公路通道。到2015年,力争公路总里程超过11.5万公里,公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新增3500公里,通车里程6000公里以上,基本建成“四横六纵六支线”高速公路网,实现高速公路网覆盖所有中心城市,85%以上的县城半小时内通达高速公路,为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打下坚实基础
4 y c9 M, N) J% W- a$ n. U 专栏12:公路建设
0 f- P7 t( L% n" b0 S9 H: t 四横六纵六支线:四横,即灌阳-兴安-龙胜-三江、贺州-荔浦-宜州-河池-隆林、岑溪-玉林-贵港-百色、合浦-钦州-崇左-靖西-那坡;六纵,即龙胜-桂林-钟山-梧州-岑溪、资源-兴安-恭城-平南-玉林-博白-铁山港、三江-融安-柳城-象州-贵港-浦北-北海、全州-桂林-柳州-来宾-南宁-崇左-友谊关、南丹-河池-都安-大化-马山-南宁-钦州-东兴、乐业-凌云-百色-德保-靖西-龙邦;六支线,即梧州-柳州、武宣-平果、崇左-水口、钟山-富川、松旺-铁山港、六景-铁山港。8 l- s6 D: q! c' z+ v# E- ?
国省干线改造:滨海公路、永福-鹿寨、崇左-龙州、柳江-来宾、百色-腊仁、梧州-津北、河池-环江等项目。: y$ |! ^& s' o3 Q
前期工作:贺州-象州、柳城-河池、贵港-宾阳、隆安-硕龙等高速公路项目。. [) l2 r# Y F, D/ E
第三节 提升广西北部湾港综合能力' p% _6 N `% v* ~! t4 D
以提高广西北部湾港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为目标,重点实施港口工程、集疏运工程、港航服务工程,深化港口开放合作,努力建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大力推进深水航道、专业化大能力泊位及集装箱码头建设,大幅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到2015年,力争广西北部湾港新增吞吐能力2.15亿吨,总吞吐能力达到3.36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400万标箱;防城港域新增吞吐能力8100万吨,总吞吐能力达到1.32亿吨;钦州港域新增吞吐能力6500万吨,总吞吐能力达到1.08亿吨;北海港域新增吞吐能力7000万吨,总吞吐能力达到0.96亿吨。推进海运、公路、铁路和管道等多式联运的集疏运系统建设,完善石油、煤炭、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和集装箱国内外中转运输体系。加强港口通信、生产调度、安全保障、导航监管、海事海关、检验检疫等系统建设,健全港航服务保障体系。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港航企业,自主建设和经营港口码头、航运航班、物流运输,增开海运航线航班,扩大港口吞吐量,提升港口竞争力。拓展港口腹地,建设“无水港”。整合港口和航运行政管理资源,建立高效统一的新型港口管理体制。
! i- r& S# q7 l( _' }# }. ~ 专栏13:广西北部湾港建设- q+ e7 d' {7 b$ _2 G' C* Z
防城港域:建成20万吨级航道、18-22号泊位、东湾403-407泊位、钢铁基地专用码头等工程;开工云约江南作业区1-4号泊位、企沙南1-3号泊位等工程。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1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43个。% P/ x: j5 Z- \; N+ [9 i+ Q
钦州港域:建成金鼓江航道一期、钦州港30万吨级航道、大榄坪3-13号泊位、钦州港三期、三墩30万吨油码头、大榄坪北1-10号泊位等工程;开工金鼓江航道二期、国投钦州煤炭码头等工程。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2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8个。
4 Z2 N$ i# }; \4 } K 北海港域:建成石步岭港区三期、铁山港1-4号泊位、涠洲岛30万吨油码头、石步岭港区邮轮码头、公共客运码头等工程;开工铁山港5-10号泊位等工程。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3个。! N: X& H6 E5 M$ j" \* r3 g* e
第四节 推进西江水运加快建设
5 s# p5 r( l* e0 A7 e/ \ 加快西江干流、重要支流航道整治,构建高等级航道网体系,完善港口布局和集疏运网络,推进运输船舶标准化大型化,形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江海联运的西江黄金水道。重点实施航运枢纽及船闸、航道疏浚、港口和物流设施、运力优化、支持保障系统五大工程,建设完善水路、铁路、公路相互衔接、转运便利的多式联运体系,全面提升航道等级、船闸通过能力和港口吞吐能力。到2015年,力争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5亿吨,其中贵港、梧州和南宁综合港吞吐能力分别为7200万吨、2100万吨和2000万吨,百色、柳州、来宾和崇左港吞吐能力分别为1200万吨、1100万吨、1100万吨和280万吨。5 n$ s1 Q+ s& g, p% u8 y, I; p/ Q
专栏14:西江水运建设6 v6 `. x+ [& v( R. L
枢纽及船闸工程:建成桂平二线、右江鱼梁航运枢纽、郁江老口航运枢纽、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等工程;开工大藤峡水利枢纽、贵港枢纽二线船闸、红花枢纽二线船闸、西津枢纽二线船闸、百色水利枢纽船闸等工程,推进平陆运河江海联运前期研究。! {: r7 G3 ?+ _% E+ W
航道疏浚工程:建成柳江航道工程、红水河曹渡河口至桥巩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南宁至贵港二级航道、柳州至石龙三江口和来宾至桂平二级航道、左江崇左至三江口三级航道、桂江航道等工程。+ _. I w# ?( `' T$ ]- a F6 O
港口和物流设施:建成贵港猫儿山二期、柳州阳和一期、来宾宾港、南宁港六景区一期、南宁港牛湾作业区、柳州鹧鸪江1-4号泊位、平南武林港二期、梧州李家庄、梧州塘源、藤县东胜、田东祥周、崇左新环、河池天鹅等码头工程;开工田阳头塘、梧州赤水二期、象州中塘、桂平江口、柳州阳和二期、南宁港六景区二期等码头工程。 能力分别为1200万吨、1100万吨、1100万吨和280万吨。
, _7 F4 p0 e8 x; u% t 第五节 积极发展民用航空
) K T5 S' [6 ?/ c# C& C 加快机场建设,优化机场布局,扩大航线密度,形成以枢纽机场为骨干、支线机场和通用航空机场为辅助的民用航空网络。重点推进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航站楼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把南宁机场建成我国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机场、桂林机场建成国家重要的旅游机场。建成河池机场,扩建北海机场、柳州机场、百色机场,迁建梧州机场,新建贺州机场,加快南宁机场军用民用分离。建设南宁空港经济区、桂林航空物流园。规划研究并适时建设玉林机场及北海涠洲岛、南宁三塘、防城港等通用航空基地。到2015年,力争全区机场旅客吞吐能力2750万人次,其中南宁机场旅客吞吐能力1500万人次,桂林机场旅客吞吐能力1000万人次。( {- q+ `$ N' h; u- J
第六节 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 C9 w" G9 j8 q2 q. p 加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公共交通的高效对接,努力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推进南宁、桂林国际区域性和柳州、梧州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推广先进装备技术应用,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优化运输组织,创新服务方式,实现客票一体联程、货物多式联运。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加强安全管理,保障运输安全。/ |" K8 }. {2 m, ?; ^" a8 U2 l
第七章 深入推进“两区一带”协调发展
- W$ E$ N% i6 F4 T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沿海沿江率先发展,加快资源富集区开发,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 Z$ D- L& S9 w" W 第一节 推动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发展, B* h. V3 B1 ~# T; Z5 q
深入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国家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继续在资源配置、产业布局、重大项目、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推动产业、港口、交通、物流、城建、旅游、招商、文化等实现大发展,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钢铁、石化、核电、铜镍、林浆纸、电子信息、机械设备制造、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布局建设,完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培育壮大防城港钢铁深加工,钦州和北海石化及林浆纸,南宁铝深加工,北海、南宁和钦州电子信息,防城港、铁山港等有色金属深加工,南宁生物高技术,北部湾港域临港粮油、海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尽快建成我国沿海现代重化产业基地。加快扩大北部湾港吞吐能力,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并与周边地区对接的铁路、公路、管道、航道等基础设施和物流设施,尽快建成我国沿海重要枢纽港和连接多区域的重要物流枢纽。统筹推进陆海旅游,提升滨海、岛屿、港湾、跨国等旅游精品,成为国际旅游新热点。挖掘海洋文化资源,创新海洋文化与地域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构筑国际海洋文化新基地。推动行政管理、财政、金融、投融资、土地和招商机制等综合配套改革实现新突破,扩大沿海沿边和重点区域开放合作形成新优势,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人力资源新高地。尽快打造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构建具有全国重要影响的经济增长新一极。到2015年,力争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达到40%以上。
4 @3 G/ h3 C' F3 b, I 第二节 加快建设西江经济带. z+ \: N; `9 _5 F3 k( M5 Z
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开发,依托沿江中心城市,构建铁路、公路、水路高效畅通衔接的综合运输网络,形成我国重要的内河航运枢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为产业拓展、提升、集聚和城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推进西江经济带整体快速发展。以区域内柳州、来宾、桂林、梧州、玉林、贵港、贺州中心城市为节点,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完善空间布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化工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形成分工明确、优势明显、协作配套的产业带。提升梧州、玉林、贵港、贺州四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加快与珠三角地区市场对接,建设桂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把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 J; N: r* A6 T1 ]4 m 第三节 加快桂西优势资源开发
0 C$ n; `" }" u0 \$ w* a 把加快桂西地区发展摆在实现跨越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位置,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资源开发、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充分发挥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富集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建立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接续区和资源深加工基地,形成产业集聚区,逐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探索老少边山地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百色重点打造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煤炭、石化、电力、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河池重点建设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深加工、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旅游基地,加快发展特色食品、桑蚕、生物质化工等产业。崇左重点发展全国重要的糖业和锰深加工业,加快发展旅游、建材、剑麻深加工等产业。崇左、百色围绕发挥沿边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跨国旅游、跨境合作、出口加工、国际物流等口岸经济。
( R# R& t, I; a" } 第四节 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
8 Y- [! m4 Y" }! t' x+ C 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人口、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空间开发格局。对规划为城市化地区的重点开发区,加大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布局重大制造业项目,统筹工业和城镇发展布局,适度扩大建设用地规模,促进经济集聚与人口集聚同步。对规划为农产品主产区的地区,加强耕地保护,加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投入,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以县城为重点推进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聚集,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规划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对规划为自然文化资源保护的地区,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扰,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配套实施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环境、人口等政策,建立分类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引导各地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发展。% x/ K' ?) d {5 n: W
第八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X* k' c+ D6 F, f
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强化节能减排,推广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保,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 b# F1 u3 ~) Q* M
第一节 加强节能管理/ L7 i7 H( _) K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大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在各类工业园区推广热电联产和余热余压利用。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能效标识制度、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完善节能管理支撑体系,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政策。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绿色建筑行动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 J& k6 {* s, m. X v" j2 B3 j, i 专栏15:节能管理
! Z' [- ~ {% f! C 节能改造工程:继续实施电机系统节能、能源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锅炉(窑炉)改造、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绿色照明,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等工程。
5 u" A4 T" f [! V3 x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重点推广高效节能家电、汽车、电机、照明等产品。
, j0 M9 Q. {2 q( L9 t% U 节能服务工程:重点实施节能检测、技术咨询、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审计、节能规划编制等工程。
. Y' D, P% n; u% F, s 第二节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 j: s" x6 _" q& p 坚持节约优先,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明显提高土地、水和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加强土地整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提高耕地复垦质量,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实行取水总量控制,合理调配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强化水资源有偿使用,实行梯度水价制度,促进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效节水产业,统筹利用雨洪资源和再生水、矿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和技术改造,加大替代型材料、可再生材料推广力度,推进各领域、各行业节材。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管理,强化矿产资源规划调控,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对特定矿种严格实行保护性开发,促进形成优势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铝、锰、稀土等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和矿业权市场建设,落实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土地复垦履约金制度,加强矿产资源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加大对合山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扶持。$ G% e8 j3 X+ j% ~9 ^$ G" z
第三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Z1 f1 K: B/ r+ l 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在制糖、铝业、钢铁、锰业、石化、电力、建材、林浆纸、林产加工、化工等行业构建循环利用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循环经济联合体,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建成糖业循环经济示范省区。引导企业实施环境管理标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开展重点产业园区能源资源循环化改造,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加强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综合利用,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建筑和道路、农林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产业化利用,发展再制造产业。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型农业。 |
|